首页 > 媒体看妇院

孕前、孕期、分娩、产后休养,这张“浙有善育”的成绩单,由你来打分

发布时间:2024-07-30

看着刚刚满月的儿子进入香甜的梦,李萌(化名)也露出了幸福的笑。

她的38岁,漫长又艰辛,好在顺利地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流产、减肥、备孕、保胎、早产……每一步都好似在走钢索。幸运的是,我不是孤军奋战。”李萌感慨万千。

而她,只是浙大妇院里万千孕产妇中的一员。

一个家庭的生育问题,关系到的是整个国家的未来。浙有善育,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将打造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也是近几年来大众特别关注的热点话题。

肩负起“生育”重任的浙大妇院,围绕能生、优生、优育重点实施“生育能力保护工程、出生缺陷防治工程、母婴安全守护工程、幸福分娩促进工程、优育能力提升工程和妇幼数智创新工程”六大工程,激发女性“生”的意愿,解决“育”的难题。

“我们致力于学科创新范式变革,跃升医学高度,从最复杂处、最困难处、最细微处入手,围绕提升优生优育全过程服务,保障每一位女性的生育健康。”浙大妇院党委书记吕卫国教授表示。

最大的获益者,无疑是这些育龄产妇们。每一位从浙大妇院顺利出院的宝妈最有发言权。


“一条龙”服务让孕产妇安心

李萌曾是一名坚定的“丁克”,潇洒、自在,“为自己而活”。

渐渐地,同龄人身边儿女围绕,聚会的话题离不开“育儿”,家长的各种“明说暗示”,夫妻俩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交谈,最后决定生娃。

这一年,李萌35岁。虽然看上去年轻,但妥妥地高龄产妇了。

经历过一次流产之后,她来到浙大妇院生殖内分泌科朱依敏主任医师的门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诊报告让她傻了眼。

朱依敏给李萌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方案,包括负重训练减少内脏脂肪、药物降低雄激素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李萌坚持每天在健身房里打卡,虽然体重下降明显。同时,她还找到中医科主任曲凡,希望通过中西医治疗“双管齐下”。曲凡发现,李萌有熬夜的习惯,基本上每天都是凌晨入睡。“熬夜对卵巢功能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需要改变过来。我们可以试试针灸和中药治疗。”他介绍,这样的组合不仅能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子质量、受精率和胚胎质量,同时能降低西药促卵药的副反应,大大提高了妊娠率。

五个月后,李萌再次怀孕。这次她格外细致,关注着自身的所有变化,甚至住了两次院进行保胎。

战战兢兢地度过了孕期,分娩前李萌特别忐忑。医生建议她申请剖宫产全程陪伴分娩服务。这项服务是2023年新增设的,一上线就受到了很多孕妈的欢迎,不但能够缓解产妇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一些紧张、不安、焦虑等情绪,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母婴不良状况的发生。

“导乐师会提前准备好的手术用品,手术过程中全程握着我的手,进行安抚,并引导我摆正体位,指导我正确呼吸来放松自己。虽然麻醉了,但是她会一直陪着我说话,真的没那么紧张了。”李萌的第一次分娩,因为导乐师的陪伴,感受很好。“而且她很细心,宝宝出来之后,她记录下宝宝的出生时间,协助按下我和宝宝的手印脚印,为宝宝拍下了人生第一张照片和与妈妈初见的场景。”

手术结束后,导乐陪伴师也并未离去,而是与李萌一同返回病房,协助产妇和家属做好母乳喂养和生活护理,交代术后恢复的一些注意事项。

和浙大妇院一年多的缘分,医院“一条龙”的服务让李萌很安心。

“六大工程”成绩单亮眼

为女性提供从孕前、孕期、分娩到产后休养的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是浙大妇院“爱佑新生、心系妇幼”一以贯之的价值核心,也是为打造“浙有善育”金名片不断努力的方向。

那么,这张“浙有善育”的考卷,浙大妇院拿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呢?

生育能力保护工程:

浙大妇院持续推动区域医疗覆盖面,先后启动浙大妇院钱江院区、浙大妇院吉林医院、浙大妇院余杭院区项目。在一院多区的布局下,医院围绕妇产疾病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集群,形成集大型仪器共享、实验动物中心、实验项目服务为一体的数智化服务平台,并建成涵盖生物资源保藏中心、研究型病房等临床研究创新支撑体系,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条件支持。

通过投入近两千万研发经费的院内“4+X”临床研究项目,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助力临床诊治前沿技术攻关。截止建设期中,共开展注册类临床试验项目93项(37项为牵头项目),其中2023年开展55项,同比增长103%;开展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临床研究53项。

高质量临床研究项目的开展取得了诸多标志性科研成果。在妇科肿瘤精准防治方面,通过优化宫颈癌人源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PDX)模型构建技术,成功建立了迄今报道的最大量宫颈癌PDX样本库、开创了宫颈癌前病变“无创”分子治疗先河,为育龄期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生育力保护及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防治新策略;在辅助生殖领域,通过结合遗传和环境因素与子代表型的关联性,构建了辅助生殖子代健康表型预测模型,为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妊娠期疾病诊治方面,基于妊娠期代谢谱及脂质谱,开展了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早期糖代谢异常的预测研究,提升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疗管理水平。

出生缺陷防治工程:

医院成立了“一站式”产前诊断中心,为就诊者提供从预诊、采血、超声诊断、介入性产前诊断手术、多学科远程会诊等环节的“一站式”精准诊断和有效干预。同时还借助医院智慧大脑远程会诊中心,搭建产前诊断远程会诊中心平台,实现了跨院区、跨地区、跨省域的高质量的产前诊断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据统计,建立至今已完成630位孕妇的多学科疑难病例远程会诊,最远辐射至吉林省;承担胎儿罕见病、疑难病例培训指导等近70人次,最远辐射至云南、吉林、黑龙江等地。

另外,面对新发基因突变导致的出生缺陷防控的“卡脖子”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教授及其团队开发了很多技术来防控一个个家系的出生缺陷,开创性提出的配子源性疾病理论将遗传病的研究关卡提前到配子阶段。

母婴安全守护工程:

近年来,浙大妇院作为全省高危孕产妇管理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通过辖区管理,使全省的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持续降低,省内各项孕产妇保健服务指标均高于95%,母婴安全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同时,医院组建超早产儿精细化护理团队,为早产儿提供全面、系统的管理和支持,帮助超早产儿顺利渡过呼吸关、体温关、营养关、感染关,提升家庭幸福指数,减轻社会负担。两年来,早产儿精细化护理团队共收治超早产儿204人,最小周龄24周,出生体重500g患儿顺利出院。


幸福分娩促进工程:

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创新分娩陪伴模式,设立家属陪伴分娩间,开展LDR和SDR特需分娩服务;开展择期剖宫产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满意度高达100%;病区设置单人间、双人间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患者需求动态调节病房结构,推动病房舒适化建设,全方位全周期提升分娩服务品质。

优化导乐服务模式,规范导乐分娩服务技术,推动导乐职业技能培训向标准化发展,不断提升我省各级医疗机构导乐师服务能力,逐步建成一支辐射全省的规范化导乐陪伴队伍。

优育能力提升工程:

为助推母婴照护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发展,医院结合新模式、新业态,精准培养职业技能人才。2022年获批浙江首批省属社会评价组织(母婴护理员3级-5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编制浙江省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核内容、考务手册、等级认定考核大纲等。

设立浙江省首家独立家庭化参与式早产儿照护中心,显著提升早产儿家庭照护能力,母乳喂养率高达94.6%。实现了早产儿医养无缝链接,并为全国家庭参与式早产儿照护模式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实践范本。


妇幼数智创新工程:

建设完善省级“云上妇幼”平台,实施省域妇幼健康“大手拉小手”行动,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妇幼健康转会诊线上绿色通道,加强省域医疗资源互联互通。目前,“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浙江省)已覆盖省内外1735家医疗机构,注册人员3.3万余人,建立了辐射全省的妇幼健康云学院及线上转会诊绿色通道,广泛开展远程教学培训、远程会转诊。截至目前,与36家机构进行了远程超声、远程阴道镜、远程腹腔镜会诊功能硬件及软件对接,实现远程超声、阴道镜、腹腔镜手术远程实时会诊指导。


潮新闻 通讯员 孙美燕 记者 杨茜